回轉式運作攪勻器的運轉構造解析和變革
發布時間:2014-04-26 | 作者: 斯巴達機械
結構分析該設備采用典型的動力機-帶傳動-減速裝置-聯軸器-工作機類型的配置。其動力由轉速為的1450rΠmin的15kW電動機驅動,主軸轉速132rΠmin,攪拌軸頻率264次Πmin(擺幅±45°)。攪拌機的攪拌漿葉為四層互成90°布置帶有三角形截面的漿葉。由于廢絲細而長,攪拌漿葉不能作360°的連續回轉,廢絲始終纏繞在攪拌漿葉上而無法繼續工作。為此,讓攪拌漿葉僅作90°的往復擺動旋轉,以提高其溶解效果。
故障原因由于往復回轉式攪拌機的傳動機構實際上是一種立體曲柄搖桿機構,旋轉方式為±45°,每分鐘以200多次的頻率作往復回轉運動,同時會產生極大的周期性速度波動,振動大,穩定性差,對主軸、曲柄、傳動臂和旋轉銷軸等經常造成損壞。其次,曲柄傳動箱內的零件加工精度與裝配精度是保證機構正常運行的關鍵,但在運行中容易產生松動和位移現象,導致零部件多次損壞,且損壞程度相當嚴重。零部件重新制作加工又需較長時間,造成停車待工損失較大。
在輸出軸聯軸器處加裝飛輪裝置為減小周期性速度波動,通常在軸上或聯軸器上安裝飛輪。因為飛輪有足夠大的轉動慣量,當等效驅動力大于等效阻力時,飛輪的轉速隨機械系統的速度增大而增大,飛輪貯存較大的動能。當等效驅動力小于等效阻力時,飛輪貯存的動能釋放出來,以補償等效驅動力矩作功的不足。因此加裝飛輪可以減小機械系統周期性速度波動,使運轉趨于均勻。
齒輪傳動改為帶傳動該設備原由電動機與減速器用過橋齒輪直接聯接傳動。在運行中由于沖擊載荷過大,以至造成連桿輪齒折斷,甚至整臺機器遭損壞。為了起到過載保護作用,改為帶傳動,當傳動的功率超過負荷時,就會使帶與帶輪之間出現打滑,能緩和沖擊和振動,可防止損壞其他零件,并選用6根窄V帶(型號SPB1400),其強力層為合成纖維繩,與普通V帶相比,當高度相同時,窄V帶的寬度縮小約1Π3,而承載能力可提高到原來的1.5~2.5倍,較適用于該設備。
結束往復回轉攪拌機經改進后,自1999年底至今連續運行正常,傳動部分和曲柄連桿機構均未發生故障,這說明改進是成功的。綜合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本機構改裝飛輪后,往復運行平穩,無沖擊,擺動幅度與輸入軸轉速無關。
定期檢查飛輪聯接塊與聯軸器及相關緊固件是否有松動現象,如飛輪與聯軸器松脫后,設備會失去穩定狀態,很快造成設備損壞。由于設備工況振動較大,所以若發現緊固件有松動應及時緊固。
本文由 干粉混合機 http://www.flashmpire.com/ 收集整理
本文由 干粉混合機 http://www.flashmpire.com/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