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混合機構體損開問題和處置方略
發布時間:2014-05-25 | 作者: 斯巴達機械
膠輪分布的原因膠輪分布時,因廠房空間較小,傳動系統布置時,減速機的安裝位置與筒體距離偏小,造成筒體中間段無膠輪支撐,筒體帶料運轉時,出現下撓現象,影響筒體剛度。
制作方面原因按圖紙要求滾圈與筒體焊接后進行精加工,其與筒體同軸度誤差不大于2mm,滾圈錐面對筒體軸心線的圓跳動不得大于1mm.而實際制作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滾圈精加工是在滾圈與筒體焊接前進行,加工精度難以保證圖紙要求,且不易檢驗,生產過程中筒體跳動大,易引起開裂。
因筒體與滾圈的同軸度較差,筒體運轉中,滾圈與擋輪不是一直接觸,而是間接性沖擊,引起滾圈產生疲勞開裂現象。按圖紙要求滾圈與筒體焊接后進行整體熱處理,由于加工周期緊,焊接后僅沿焊縫周圍加熱,儲能材料用保溫材料保溫處理,焊接應力難以完全消除,從而造成開裂。焊接工藝不合理造成咬肉易致開裂。
使用與檢修方面原因使用中頻繁變料,人為造成設備超負荷。膠輪磨損程度不均勻,未及時更換,膠輪與筒體的接觸支撐力不一樣。膠輪組更換時同心度不能滿足技術要求。筒體開裂的處理筒體外部處理首先對開裂部位打坡口,坡口寬度15mm,深度12mm,長度每邊大于開裂止點60mm80mm,坡口寬度、深度均勻、平滑,然后焊接,焊接時根據滾圈與筒體材質選型號為506焊條,焊接電流合適,焊三道,焊后加熱到150e并錘擊以消除焊接應力。
筒體內部處理加強筋分布示意圖清除筒體內積料,露出筒體鋼板,沿筒體軸心線方向加焊加強筋,加強筋分布如所示,沿圓周方向20等份。加強筋尺寸為600@50@30,焊接處倒角10@10。處理后效果混合機筒體經過以上處理,效果較好,運行一年多至今未發現開裂現象,消除了隱患,滿足了生產的要求。
結論混合機筒體開裂原因較多,本文從設計、制作、使用、檢修幾方面進行分析,采取了正確處理方法,滿足了生產的要求。在2004年2月39m2二次混合筒開裂的處理同樣取得了明顯效果。